去年夏天,我刷朋友圈,看见一个不算太熟的朋友,姑且叫她小A吧,天天在发各种运动鞋的广告。那图片拍得是真叫一个好看,光影、角度,鞋型显得特别流畅,配色也都是当下最火的款。什么“原厂原材料”、“尾单正品”、“性价比之王”之类的词,刷得我眼花缭乱。关键是,价格只有专卖店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。我心动了很久,一直没下手,毕竟没试过,心里有点打鼓。
后来,她发了一款我特别喜欢的那种气垫跑鞋,白色带点淡蓝,看着就清爽。她在朋友圈里说:“最后三双,清仓价,手慢无!”还配了几个顾客反馈的聊天截图,都是“穿着舒服”、“物超所值”之类的话。我那颗心啊,一下子就给撩拨起来了。怕错过,赶紧给她发微信,问有没有我的码。
她回得特别快,语气热情得不得了。“姐,你眼光真好,这款是我们这季的爆款,脚感一流,好多人都回购了。正好还有一双你的码!”我犹豫了一下,还是问了最关心的问题:“这鞋,磨不磨脚后跟啊?我脚比较挑鞋子。”
你们猜她怎么说?她信誓旦旦地保证:“绝对不磨!姐,我们这都是出口的品质,鞋楦(她还特意用了这个专业词)设计得特别科学,包裹性好,又柔软。我自己都穿了两双了,跑步、逛街一点问题都没有。要是磨脚,你回来找我!”
就是这句“要是磨脚,你回来找我”,像一颗定心丸。我当下就转了账,满心期待地等我的新鞋。
几天后,鞋到了。拆开包装,第一眼,嗯…好像没有图片上那么有质感。 logo 的刺绣有点歪,线头也能看见几处。但我心想,一分钱一分货,这个价钱,不能要求太多,也许穿穿就好了。我迫不及待地上脚试了试,大小倒是合适,就是感觉鞋帮那里,特别是脚后跟的位置,有点硬。
我穿着它在家里的地板上走了几圈,当时感觉还行,就是后跟那里有点存在感。我还安慰自己,新鞋都这样,撑一撑就松了。
周末,我兴高采烈地穿着新鞋出门,打算去附近的公园溜达一圈。走了大概不到五百米,我就感觉不对劲了。右脚后跟那个地方,开始有点发烫,硌得慌。我停下来,调整了一下袜子的位置,继续走。又走了两百米,那种摩擦的刺痛感越来越明显。我心想,坚持一下,也许就磨合好了。
结果,等我强忍着走到公园门口,实在受不了了,找了个长椅坐下,脱下鞋子一看,心都凉了半截——右脚后跟偏下的地方,活生生磨掉了一大块皮,红彤彤的,血丝都渗出来了,火辣辣地疼。左脚情况稍好,但也明显红肿了。那一刻,什么公园散步的心情都没了,我只想赶紧回家。
我一瘸一拐地回到家,心里又气又委屈。立刻拍了脚后跟受伤的照片,还有那双罪魁祸首的鞋子,发给了小A。我的语气还算克制,就说:“鞋子收到了,但是非常磨脚,你看,脚都磨破皮了。这怎么办?”
消息发出去,石沉大海。等了半天,没回音。我又发了一条:“在吗?看到请回复一下。”
直到晚上,她才慢悠悠地回了一句:“啊?磨脚吗?不会吧,别人穿了都没事啊。是不是你袜子的问题?或者走路姿势不对?”
我看到这话,血往头上涌。我穿了三十多年鞋,还能不会走路了?我压着火气,把伤口的特写又发了一遍,说:“袜子就是普通的棉袜,走路也是正常走路。你看这伤口,确实磨得很厉害。你之前不是保证说不磨脚,磨脚可以找你吗?”
这下好了,开启了她的“拖延+甩锅”模式。
先是说:“新鞋都需要一个磨合期的,你再多穿几次看看。”——我这都血肉模糊了,还磨合?
然后又说:“每个人的脚型不一样嘛,可能这款不太适合你。”——卖的时候可没说要看脚型定制。
最后,看我一直坚持,她开始玩消失了。要么隔好几个小时回一句“我在外面,晚点说”,要么就直接不回了。我提出退货,她干脆利落地拒绝:“亲爱的,我们这是特价清仓商品,售出不退不换的哦,朋友圈文案里写清楚了的。”
我赶紧翻回去看,果然,在那一大段花哨的广告词最下面,有一行几乎看不清的小字:“特价商品,概不退换。”我当时被冲昏了头脑,根本没留意。
我又生气又无奈,跟她讲道理:“这不是商品瑕疵的问题,这是根本没法穿,是质量有问题。而且你做了不磨脚的承诺的。”
她回了我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:“姐,我也就是个代理,从上家拿货的。我也没办法啊。要不,我给你发个五块钱红包,你去买盒创可贴?”
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像个傻子。不是为了这几百块钱,而是那种被欺骗、被敷衍的感觉。我把她当朋友,至少是认识的人,她却只把我当成一个可以随意打发的顾客。那句“回来找我”的承诺,轻飘飘的,像句笑话。
我没要她那五块钱的红包,也懒得再跟她争辩了。我知道,再说什么都是徒劳。我把那双鞋扔进了楼道里的旧衣物捐赠箱,眼不见心不烦。脚上的伤,养了一个多星期才好。
后来,我默默地把小A的朋友圈设置了“不看她的动态”。偶尔还是会看到她继续热火朝天地发着各种鞋、包、化妆品的广告,下面还有不少人点赞询价。我不知道她们有没有像我一样的经历,或许有,或许没有,或许也只是忍气吞声了。
这件事给我的教训太深了。朋友圈里的买卖,很多时候靠的是信任,但这种信任太脆弱了。没有平台担保,没有售后保障,全凭卖家一张嘴。他说得天花乱坠,你信了,钱一转,你就彻底被动了。出了问题,他有一万种理由搪塞你,最后你只能自己咽下这苦果。
那双鞋,我一次都没能好好穿出去过。它就像一个烙印,提醒我:有些便宜,贪不得;有些话,听不得。脚上的伤早就好了,但心里那个疙瘩,时不时还会硌我一下。以后买东西,尤其是贴身穿、贴脚用的,我还是老老实实去正规渠道吧,贵是贵点,但买个踏实。这磨脚的,不只是鞋,更是人心啊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超人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超人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105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6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7)
3因为小事吵架冷战,他先发来 “想你了”阅读 (76)
4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69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