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下午,我和闺蜜小敏坐在常去的那家咖啡馆。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她新做的指甲上,她神秘兮兮地凑过来:“姐们,有个稳赚不赔的好路子,我老公已经赚了这个数。”她伸出三根手指,“三十万。”
我心里咯噔一下。那段时间正为孩子的补习班费用发愁,老公的工程款又迟迟结不下来。小敏是我十多年的闺蜜,她结婚时我还是伴娘。她压低声音:“玉器投资。现在行情特别好,转手就能翻倍。”
接下来的周末,小敏带我见了她的“上线”李总。在一间装修雅致的茶室里,李总泡着普洱,手腕上那串和田玉籽料手串温润透亮。“玉石这东西,比黄金保值多了。”他说话不紧不慢,“特别是现在矿源越来越少,好料子都在藏家手里,价格只会涨不会跌。”
他给我看手机里的照片——一块巴掌大的白玉佩,据说去年二十万收的,今年已经有人出到三十五万。又给我讲了个故事:某个老板前年花八十万买了件翡翠摆件,今年转手卖了一百六十万。“这比存银行、买基金强多了,是不是?”
说实话,我当时完全被那些数字砸晕了。李总看出我的犹豫,笑着说:“第一次可以少投点,我这儿有批正在流通的平安扣,五千一个,保证三个月内帮你出手,至少赚百分之三十。”
五千块,是我半个月的工资。但想到能轻松赚一千五,我还是咬牙转了账。小敏在旁边鼓励我:“放心,我都投了十万了。”
第一个月,我几乎每天都要打开那个锦盒看看。那枚平安扣确实精致,透着一层淡淡的青光。李总说这是青海料里的上等货,证书齐全。我甚至开始幻想,等赚了钱,先给女儿买那架她心心念念的钢琴。
可是三个月过去了,李总那边毫无动静。我忍不住问小敏,她说最近市场有点波动,让我再等等。这一等就是半年。
直到有一天,小敏红着眼睛来找我,说李总联系不上了。我们这才慌了神,拿着各自的玉器去找专业鉴定机构。
鉴定师是个戴眼镜的老师傅,他拿起我的平安扣,在强光手电下照了照,又用放大镜仔细看。“这是韩料,”他语气平静,“不是青海料。市场价嘛,大概三百到五百吧。”
我愣在那里,耳边嗡嗡作响。三百?我花了五千啊!
老师傅推推眼镜,继续解释:“你看这个光泽,韩料偏黄,油性差。青海料更透,水头好。”他指着平安扣边缘,“这里还有细微的打磨痕迹,机器工的,不值钱。”
那一刻,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。不是因为亏了钱,而是觉得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傻子。
更让我难受的是后来得知的真相——小敏其实也是受害者,她前后投了二十多万,大部分还是借的。李总根本不是她的什么“上线”,她也是通过别人介绍的。为了挽回损失,她不得不拉更多人下水,包括我。
我们没有再联系了。十多年的友情,就这样碎在那枚小小的平安扣里。
现在,那枚平安扣还躺在我的抽屉深处。我没有扔掉它,每次打开抽屉看见,都会想起那个下午咖啡馆里小敏发光的眼睛,想起茶室里李总从容不迫的谈吐,想起自己当初是如何被“稳赚不赔”四个字蒙蔽了双眼。
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,才知道玉器这行水有多深。什么A货B货,山料籽料,青海料俄料韩料,没有几年功夫根本分不清。而那些所谓的“投资玉器”,大多是被包装过的普通玉石,专门针对我们这些既不懂行又渴望暴富的人。
最讽刺的是,现在再端详那枚平安扣,我突然觉得它其实挺丑的——光泽呆板,颜色浑浊,完全不像当初在茶室灯光下看起来那么温润动人。
也许很多东西都是这样,当你撕掉它身上“投资”、“升值”、“暴利”的标签后,才会看清它原本的样子。
前几天整理抽屉,女儿拿起那枚平安扣玩。“妈妈,这个绿牌牌好看。”她天真地说。我笑了笑,没有告诉她背后的故事。有些教训,需要亲身经历才能记住;有些弯路,走过了才知道那是弯路。
如今的我,依然会为孩子的补习费发愁,依然要等老公的工程款。但至少我明白了——这世上根本没有“稳赚不赔”的买卖,特别是当这个机会来得太容易、太美好时,它往往是个精心设计的陷阱。
而那枚静静躺在抽屉深处的平安扣,终究没能保佑我的财富平安,却让我懂得了最珍贵的一课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超人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超人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112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103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3)
3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82)
4因为小事吵架冷战,他先发来 “想你了”阅读 (77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