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晚上,我做了个决定:既然不会原创,那就从最笨的方法开始——每天临摹一幅画,雷打不动。
第一天临摹的是莫奈的《睡莲》。原画里光影朦胧美得让人心醉,我的版本却像打翻的调色盘。花瓣糊成一片,水的质感完全没有表现出来。画到晚上十一点,手肘酸痛,看着自己的“作品”,忍不住笑出声来——真的太丑了。
但我没有停。第二天继续临摹梵高的《星月夜》,那些旋转的笔触让我头晕目眩。一开始我试图完全复制每一个线条,结果画得僵硬死板。后来我慢慢明白,临摹不是机械复制,而是要感受画家当时的笔触节奏。梵高作画时那种奔放的情感,需要我用整个手臂带动画笔,而不是只动手腕。
第一个月是最难熬的。有天下班回来已经晚上九点,累得眼皮打架,还是强撑着拿出画板。那天临摹的是穆夏的装饰画,复杂的曲线和花纹让我几近崩溃。画到凌晨一点,线条还是歪歪扭扭。我趴在画板上想,要不今天就算了?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我压下去了——破例一次,就会有第二次。
就这样一天天过去,素描本越来越厚。从最开始每天要画五六个小时,到后来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。第三个月的时候,我突然发现自己能看出原画的构图逻辑了——原来大师们的每一笔都不是随意的,背后都有精心的设计。
半年后的某天,我临摹康斯特布尔的风景画时,意外地调出了那种透明的光感。笔触在画布上轻轻扫过,颜色自然交融,那种感觉像是突然开窍了。我坐在画架前看了很久,第一次觉得,也许我真的能行。
一年整的时候,我开始在临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小改动——改变颜色,调整构图,甚至给经典人物换上现代服装。这些尝试有时候很失败,但偶尔会有惊喜。记得有次把维米尔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改成了穿卫衣的现代女孩,发到网上后竟然收到了好多点赞。
真正转折点是在第16个月。一家小出版社在微博上看到我的画,找我试稿一本童话书的插画。那是我第一次不靠临摹独立创作。接到邮件时手都在抖——终于有人愿意为我的画付钱了!
虽然只是很小的项目,但我投入了全部心血。整整一个月,我每天下班后都在画室待到深夜,反复修改。交稿那天,编辑说:“你的画很有灵气,技法虽然还不够成熟,但能看出下了苦功。”这句话让我哭了很久。
从此开始有零星的约稿。第20个月,我临摹时开始有意识地研究不同插画师的风格特点——有的擅长线条,有的色彩独特,有的构图精巧。我把这些学来的技巧一点点融入自己的创作中。
两年期限快到的时候,一家我一直很喜欢的插画工作室联系我,看了我的作品集后,提出了签约意向。挂掉电话后,我翻开这两年来积攒的23本素描本——从最初歪歪扭扭的线条到后来流畅的创作,每一页都记录着那些与画笔为伴的夜晚。
签约那天,我带着这两年所有的画去见总监。他翻看我的作品集,在最早那幅《睡莲》前停留了很久,笑着说:“能看出你从这张开始,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。”
现在偶尔还会翻看第一年的那些“黑历史”,每一张都能想起当时的情景——冬天裹着毯子画到深夜,夏天一边擦汗一边调色,还有无数个想要放弃却还是拿起画笔的瞬间。七百多天的坚持,让画画从遥不可及的梦想,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。
如果你问我有什么秘诀,其实真的没有。就是每天铺开画纸,一笔一笔地画。画得不好就明天继续,画得好了就开心一会儿。重要的是,别停下来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超人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超人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105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8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7)
3因为小事吵架冷战,他先发来 “想你了”阅读 (76)
4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69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