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整面墙的胡桃木书架,从地板一直延伸到天花板,每一层都塞得满满当当。最上层得踮着脚才勉强够着,最下层紧贴地面,有些书角已经微微受潮发皱。书架前靠着一架小小的木梯子,磨得发亮的扶手见证着主人无数次攀爬取阅的痕迹。
我的到来,显得有些局促。那天,他从一堆书里腾出一点空隙,把我轻轻塞了进去。“先在这里住下吧,”他笑着说,“改天好好给你安排个位置。”
可这个“改天”一直没来。
我靠在两本厚实的画册中间——左边是《中国民居建筑》,右边是《西方现代艺术史》。起初,我觉得这个位置还不错,至少左右邻居都体面。可当我仔细打量这个新家,才发现这里的居民实在太过多元。
斜对面是海明威的《老人与海》,薄薄的一本,被几本厚厚的辞典压得喘不过气;不远处,一套《追忆似水年华》七卷本居然被拆散了,第一卷在第三层,第二卷跑到了顶层,剩下的不知散落何处。一本《百年孤独》夹在《家庭医生手册》和《家常菜三百味》之间,魔幻现实主义混在生活实用类书籍里,倒也别有一番风味。
最让我心疼的是那套《鲁迅全集》,硬壳精装本,本该气派地站在一起,如今却东一本西一本地散落在书架各处。《呐喊》在二层左边,《彷徨》在五层右边,《野草》更是可怜,被挤在一堆旅游指南中间,书页都有些卷边了。
“这里一直都是这样吗?”我问旁边的《西方现代艺术史》。
艺术史先生叹了口气:“主人说这叫‘有机排列’,他说这样找书时会有意外惊喜。”
果然有机。王小波的《黄金时代》紧挨着《高等数学》,《金瓶梅》旁边竟然是《圣经》。这种排列要是让图书管理员看见,怕是要昏过去。
但住得久了,我开始慢慢理解这种混乱中的逻辑。
那是个雨夜,他来到书架前,眉头紧锁。他在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,需要找点灵感。手指在书脊上轻轻划过,最后停在一本旧诗集上——那是痖弦的《深渊》,薄薄的一册,藏在两本厚厚的小说中间。他抽出诗集,就势坐在地板上翻看起来。雨点敲打着窗户,台灯在他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晕。那一刻我明白了,在这个看似无序的书架上,每本书都在等待属于自己的时刻——不是被系统召唤,而是被需要唤醒。
春天的时候,他感冒了,发烧躺在床上。挣扎着起来,摇摇晃晃走到书架前,精准地抽出了那本《家庭食疗》。我这才发现,尽管书架混乱,但他对每本书的位置都了然于心。
夏天,他初恋的女孩来家里做客。我看见他在书架前徘徊良久,最后踮起脚从最高层取下一本聂鲁达的诗集《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》。书页已经泛黄,但保存得很好。女孩坐在窗边听他读诗,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秋天,他失业了。整整一个星期,他没有靠近书架。直到某个深夜,他忽然从床上爬起来,在书架最底层翻找起来。最后他找到了——一本纸张已经发脆的《老人与海》。他就着月光重读那个老人与大海搏斗的故事,我看见他的眼眶湿润了,但脊梁却慢慢挺直。
冬天,他的外婆去世了。葬礼回来后,他在书架前站了很久,然后从最里层抽出一本相册——那其实不算书,但因为大小合适,一直被当作书挡使用。相册里全是外婆的照片,他一张张地翻看,泪水滴在塑料膜上。
我开始明白,这个书架不是知识的仓库,而是他生命的镜像。每一本书的位置,都对应着他生命中的一个节点、一种心境。那本插着书签的《存在与虚无》,标记着他大学时对哲学痴迷的阶段;那本边角磨损的《小王子》,是他每次出差必带的旅伴;那本被咖啡渍染黄的《挪威的森林》,见证了他多少个不眠之夜。
我们这些书,在他的生命里从来不只是信息的载体。我们是朋友,是导师,是避难所,是记忆的坐标。当生活变得难以承受时,他会来到我们中间,从这种看似混乱的排列中,准确地找到当下最需要的那一本。
昨天,他又买回几本新书。在书架前比划了半天,最后在狄更斯和毛姆之间找到了空隙。新来的朋友显得有些不适应,小声抱怨着这里的拥挤和混乱。
我笑了,对她说:“别急,慢慢地,你就会懂得这种混乱的美妙。在这里,每一次寻找都是一次邂逅,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期一会。”
他轻轻把我们往里面推了推,让新来的朋友站稳。他的手指抚过我的书脊,那温度让我想起初来时的那个下午。
也许有一天,他会心血来潮,把我们按照作者、按照国别、按照年代重新排列整齐。但说实话,我并不期待那天的到来。因为我知道,当这个书架变得井井有条之时,也就是它失去灵魂之日。
现在的它,多像我们的人生啊——看似杂乱无章,实则暗藏玄机;看似偶然的排列,却构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景。每一本书都在它该在的位置,不是按照某种外在的逻辑,而是按照内心的需要。
夜深了,他关上台灯,离开书房。月光从窗户洒进来,在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我们静静地站立着,等待下一次被唤醒的时刻。
在这个看似混乱的家里,我找到了最好的归宿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超人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超人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105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97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7)
3因为小事吵架冷战,他先发来 “想你了”阅读 (76)
4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69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