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人文章超人文章

闺蜜帮我买电影票却没买私吞钱

    这件事过去好几个月了,我还是会时不时想起来。每次路过我们常去的那家电影院,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,不疼,但那股闷闷的感觉,好久都散不去。

    我和小雅,从初中就是好朋友了。那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偷偷带来的零食,一起在课本上画小人,一起在操场上幻想未来。我们知道彼此第一个喜欢的人是谁,为彼此的考试成绩哭过也笑过。工作后,虽然大家都忙,但每个月总会约着见几次面,喝杯奶茶,吐槽一下工作和生活里那些鸡零狗碎。我一直觉得,我们的友谊是经过时间考验的,像一棵长了好多年的树,根扎得深,枝叶也茂盛。

    那天是周五,我还在公司加班,忙得焦头烂额。手机“叮”一声,是小雅发来的微信,一个特别兴奋的表情包,后面跟着一句:“宝!《奥本海默》明天IMAX厅最后一场黄金位置!我有个朋友在影院工作,能搞到内部票,比APP上便宜三十块呢!快转钱给我,165,我一起买了,手慢无!”

    你能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吗?就像在沙漠里走久了的人突然看到绿洲。忙碌一周,就盼着周末这场电影放松一下,而且还是和最好的朋友一起。那种被惦记、被照顾的感觉,瞬间就把加班的疲惫冲散了。我几乎想都没想,手指飞快地点开转账,把165块钱转了过去,还附上了一个大大的爱心和一句:“爱你!还是我的宝靠谱!”

    她秒回了一个“OK”的手势。

    事情就是从这一刻开始,变得有点不对劲了。

    第二天下午,我特意洗了头,化了妆,换上最喜欢的裙子,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电影院。我给小雅发微信:“到哪儿啦?我先去买奶茶,你要喝啥?”

    没有回复。

    我想着她可能在路上,没看手机。等我买好两杯她最爱的芋泥波波,捧着在影院大厅的休息区坐下时,距离电影开场还有十五分钟。大厅里人来人往,情侣、朋友、一家人,说说笑笑,空气里都是爆米花的甜腻香气。我又给她发了条微信:“我取好票啦,在奶茶店这边等你哦。”

    依旧石沉大海。

    打她电话,响了很久,无人接听。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慌乱,开始像细小的藤蔓一样,悄悄爬上我的心头。是出什么事了吗?车祸?手机被偷了?各种不好的念头在脑子里乱窜。我坐立不安,不停地看手机,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电影开场前的预告片声音已经隐隐约约从放映厅里传出来了。

    离开场还有五分钟,我实在等不了了,跑到售票处的自助取票机前。我记得她说过,是用她的手机号买的票。我输入她的号码,心跳得厉害。屏幕上转了半天,弹出一行字:“查询无相关订单信息。”

    我的脑子“嗡”的一声,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炸开了。不可能,是不是输错号码了?我又颤抖着手,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,无比确认地输了一遍。

    还是“查询无相关订单信息”。

    那一瞬间,大厅里嘈杂的声音好像瞬间离我远去了,世界变得特别安静。我盯着那行冰冷的字,手脚一阵发麻。不是意外,不是手机没电,也不是她记错了时间。一个我最不愿意相信,但又无比清晰的答案,浮现在脑海里:她根本,就没有买票。

    那165块钱,像是一个巴掌,狠狠地扇在了我的脸上。火辣辣的疼。

    我还不死心,抱着最后万分之一的希望,给她发了一条微信:“小雅,你在哪?我取不到票,是不是订单出问题了?”

    消息发出去,前面那个刺眼的红色感叹号,像最终判决一样,钉在了我的视线里。屏幕上显示:“消息已发出,但被对方拒收了。”

    她把我拉黑了。

    我愣在原地,手里两杯温热的奶茶,变得格外沉重和冰凉。旁边一个小孩跑过去,不小心撞了我一下,奶茶差点洒出来,我好像也没什么感觉。我就那么站着,脑子里一片空白。过去十几年和小雅在一起的画面,像电影蒙太奇一样,一帧一帧地快速闪过——她笑着把零食分给我一半,她在我失恋时抱着我陪我哭,我们去年生日一起吹蜡烛……所有这些温暖的、鲜活的画面,最后都凝固成了手机屏幕上那个红色的感叹号,和取票机上那行无情的字。

    那种感觉,不是愤怒,至少第一时间不是。是一种更深、更钝的痛。像是你一直稳稳靠着的墙,突然毫无征兆地塌了,你摔在地上,懵了,半天都回不过神来。心里面有个地方,哗啦一下,碎了。165块钱多吗?对我一个上班族来说,也就是两顿外卖的钱。可为了这165块钱,她选择毁掉了我们十几年的感情。我在她心里,原来连这165块钱都不值。

    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电影院的。只记得那天下午阳光很好,明晃晃地照在街上,每个人都行色匆匆,有自己的方向和归宿。只有我,像个游魂一样,漫无目的地走着。手里的奶茶,最后被我扔进了垃圾桶。那杯芋泥波波,她曾经说,这是能让她感觉幸福的味道。

    回到家,我把自己扔在床上,眼泪这才后知后觉地涌出来。不是嚎啕大哭,就是眼泪止不住地流,打湿了枕头。我为我们死去的友谊哭,也为那个傻乎乎、毫无保留信任着别人的自己哭。我翻看我们的聊天记录,上一次聊天,她还亲亲热热地叫我“宝”,约我下个月一起去吃新开的火锅店。那些言语间的亲昵和熟稔,难道都是假的吗?一个人,要怎么才能同时扮演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?

    我甚至开始为她找理由。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天大的难处,急需用钱,又不好意思开口?可是,有什么难处,是比我们十几年的感情更重要的呢?哪怕她直接跟我说:“我最近很缺钱,你能借我一点吗?”别说165,就是1650,只要我有,我也一定会想办法帮她。她选择了最伤人的一种方式。

    后来,我从另一个共同朋友那里,隐约听到一点消息。说小雅那段时间好像迷上了网络博彩,欠了一些钱,跟好几个朋友都借了钱没还,人也变得神出鬼没的。

    听到这个,我心里并没有那种“原来如此”的释然,反而更难受了。我宁愿她是纯粹因为虚荣,因为贪图享乐,一时糊涂骗了我的钱。至少那样,她还是我认识的那个、本质上并不坏的女孩。可如果是因为赌博……那是一个深渊啊。我仿佛能看到,那个我熟悉的、爱笑的小雅,正被一股黑暗的力量一点点拖下去,而我,什么也做不了。我连伸手的资格,都被她剥夺了。

    这件事,我没有再去找她对质,也没有在任何公开的场合说过她一句不是。没有意义了。拆穿她,要回那165块钱?或者听她编造一个漏洞百出的谎言?这些都无法修补那道已经裂开的缝隙了。

    我只是默默地,把她的微信从黑名单里删除,然后彻底放下了。不是原谅,是算了。我选择让这件事,连同她这个人,一起沉没在记忆的深海里。

    现在,我依然会和别的朋友去看电影,依然会在路过奶茶店时买一杯芋泥波波。生活好像没什么变化,但我知道,有些东西不一样了。我变得没那么容易完全相信一个人了,付出感情时,会下意识地保留一分。这不是成长,这只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。

    那张不存在的电影票,我一直没有退。它就那样存在于我的手机记录和记忆里,像一个永恒的隐喻。它提醒我,有些你以为坚不可摧的东西,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。也提醒我,曾经有一个人,我用整个青春去珍视的朋友,为了165块钱,轻易地为我们之间,画上了一个沉默又难堪的句号。

    电影院里的灯终究会亮起,散场时人们会各自离开。而我和小雅的故事,在那天下午,就已经提前散场了。只是我,还独自在空荡荡的“影院”里,坐了许久,许久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超人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