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人文章超人文章

结婚后每个节日,他都会给我写贺卡

    我到现在都还记得,结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。那天早上醒来,发现床头柜上放着一张淡蓝色的贺卡。打开一看,是他工工整整的字迹:“亲爱的,这是我们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。虽然已经天天在一起,但还是想郑重地告诉你——我爱你,比昨天更多,比明天少一点。”看着最后那句有点笨拙的情话,我忍不住笑出了声。这个理科生啊,连说情话都带着点逻辑。

    就是从那天起,每个节日我都会收到他亲手写的贺卡。

    三八妇女节,他在贺卡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捧着花:“以前觉得这个节日和妈妈有关,现在发现,它和我最爱的妻子有关。”清明节的贺卡是浅绿色的,上面写着:“今天去扫墓,看着祖辈的墓碑,更加觉得要珍惜眼前人。”连五一劳动节他都不放过:“辛苦了,我家最勤劳的小蜜蜂。今天所有家务我包了!”后面还真画了只蜜蜂。

    开始我觉得挺新鲜的,也有点小感动。但时间久了,心里不免犯嘀咕:这人也太形式主义了吧?特别是当生活被柴米油盐填满,有时候看到贺卡,反而会觉得有点多余——有这写卡片的时间,不如帮我洗个碗呢。

    这种想法在婚后第三年的母亲节达到了顶峰。那天我带孩子累得精疲力尽,看到他递过来的贺卡,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:“以后别写这些了,真没什么用。”他愣了一下,什么也没说,把贺卡轻轻放在桌上,转身去厨房做饭了。

    那张贺卡我一直没打开,在桌上放了好几天。直到一周后收拾东西时才翻开,上面写着:“虽然你还不是妈妈,但在我心里,你已经用母性的温柔包围了这个家。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完整的人。”那一刻,我站在客厅中央,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。

    从那天起,我开始真正留意每张贺卡的内容。

    我发现他从不写空话套话,每张贺卡都在记录我们真实的生活。儿童节那天,他写:“看着你和小侄子玩捉迷藏的样子,突然很期待我们有自己的孩子。不过不管有没有孩子,你永远是我的小女孩。”中秋节,他写:“今年月亮特别圆,就像你做的月饼,虽然馅儿漏了,但依然是我吃过最甜的。”

    有一年我工作特别不顺,整个人都很消沉。生日那天,我早把贺卡的事忘了,下班回家,看见餐桌上放着张特别朴素的白色贺卡。打开一看,只有短短一行字:“不管发生什么,这个家永远是你的退路。”我握着那张薄薄的卡片,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哭了很久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这些贺卡从来不是形式,而是他在用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,为我们的婚姻建档留底。

    去年结婚纪念日,他照例写了贺卡。但这次不一样的是,他在最后写道:“翻看这些年写的卡片,发现出现最多的词是‘感谢’。谢谢你让我每天都有写卡片的冲动。”那天晚上,我翻出一个小箱子,把这些年所有的贺卡都整理出来。一张张翻看,就像在重温我们婚姻的每一个脚印。

    从最初热烈直白的情话,到后来朴实温暖的家常,这些卡片见证了我们从新婚的甜蜜到磨合期的磕绊,再到如今相濡以沫的默契。有张贺卡的边角已经泛黄,那是我们吵架最凶的那年情人节写的:“也许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,但我们是完美的‘我们’。”现在想来,那天我们确实因为谁该去交电费大吵一架,他摔门而出。两个小时后他回来了,手里拿着这张写好的贺卡。

    今年父亲节,我也偷偷给他写了张贺卡——这是我们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父亲节。我在贺卡上写:“看着你笨拙地给孩子换尿布的样子,突然很感谢这些年的每一张贺卡。是你教会我,爱需要表达,更需要记录。”他收到时眼眶有点红,什么也没说,只是把贺卡小心翼翼地收进了钱包里。

    昨天整理书房,我又翻出那个装满贺卡的箱子。不知不觉已经这么厚一沓了。我随手抽出一张,是去年感恩节的:“又是一年,还是感谢。感谢你还在我身边,感谢我还在给你写贺卡。”

    是啊,感谢他还在写,感谢我终于懂得了这些卡片的意义。它们不是什么浪漫的誓言,只是一个不善言辞的男人,在用最固执的方式告诉妻子:我在乎我们的每一个日子,我在记录我们一起走过的每一步。

    窗外的阳光照进来,落在这些大小不一、颜色各异的贺卡上。我轻轻抚过那些熟悉的字迹,突然很期待下一个节日——不是期待收到新的贺卡,而是期待和他一起,为这本属于我们的婚姻之书,写下新的一页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超人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