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当时我完全没多想——上个月确实忙得晕头转向,水电费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交的。看了眼时钟,已经三点十分了。想到晚上还要做饭洗澡,要是真停了燃气可就麻烦了。那条短信的语气又急又官方,红色的“逾期”两个字格外刺眼。
我点开了那个链接。页面跳转得特别快,乍一看和平时缴燃气费的网站很像:蓝白配色,有燃气公司的logo,表格需要填写户号、姓名和金额。唯一奇怪的是,网址特别长,夹杂着一堆看不懂的字母数字。但当时我满脑子都是“千万别停气”,手指已经不自觉开始填写信息了。
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时,页面卡顿了两秒。我心里咯噔一下,但很快收到了银行发来的验证码。把验证码输进去后,页面显示“缴费成功”。我松了口气,想着总算赶在截止前办妥了。
可没过五分钟,手机连续震动起来。三条银行短信接连弹出——第一笔消费1980元,第二笔5000元,第三笔又是5000元。我愣在那里,反复确认这不是系统错误。那张卡里原本存着给孩子报暑假班的钱,现在余额只剩下几十块。
手开始发抖,我回拨燃气公司的官方电话,客服却告诉我根本没有发送过任何欠费通知,我的账户也不存在欠费情况。那一刻,整个后背都在发凉——我被骗了。
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完全混乱。我一边手抖着打银行客服挂失银行卡,一边给丈夫打电话,语无伦次地解释发生了什么。银行说钱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走的,很难追回。报警时,警察做了详细记录,但委婉地表示这种网络诈骗破案难度很大。
丈夫赶回家后,我没有勇气看他的眼睛。他知道那笔钱对我意味着什么——儿子一直想学的编程课,答应他期末考试完就报名。现在我要怎么和孩子解释,因为妈妈的一个疏忽,暑假计划全泡汤了?
晚上我躺在床上,一遍遍回想那个下午。其实漏洞那么明显:那条短信发送的是个人手机号而非官方短号;链接点开时浏览器曾弹出安全警告;甚至骗子使用的燃气公司logo颜色都比正常的浅一点……每个细节都在提醒我这是陷阱,可为什么我就像被蒙住了眼睛?
后来我慢慢想明白了。骗子太懂得利用我们的软肋了——他们知道我们在意家人的生活便利,害怕服务中断带来的麻烦,所以用“立即停气”这样的字眼制造恐慌。当我们着急的时候,理智就会退到一边。
这件事过去两个月了,我还是会做噩梦,梦见银行卡里的数字不停减少。但它教会我的,不只是要仔细核对网址、要通过官方渠道缴费这些具体操作。更重要的是,我开始理解人在慌乱中会变得多么脆弱。
现在每次收到任何“紧急通知”,我都会先深呼吸,然后找出之前留存的官方电话主动联系确认。我把这个经历告诉了父母,他们又转告给邻居。有朋友笑我太谨慎,但只有我知道,那种眼睁睁看着辛苦攒下的钱瞬间消失的滋味,一辈子尝一次就够了。
上周末,我终于带着儿子去报了编程班。用的是这几个月省下来的加班费。看着他兴奋地摆弄新领到的教材,我突然觉得,也许这11980元买来的是最昂贵的一课——它让我失去了对陌生信息的轻信,却守护住了更重要的东西。现在的我,学会了在点击之前多想三秒,在慌乱时刻给自己喊停。这个世界需要善良,但善良必须带着锋芒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超人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超人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112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102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3)
3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81)
4因为小事吵架冷战,他先发来 “想你了”阅读 (76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