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个周六下午,窗外头阴沉沉的,预报说有雨。我窝在沙发里,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。也不知道怎么的,就滑进了一个二手闲置的App。平时我很少买二手东西,尤其是贴身的衣物,总觉得有点膈应。可那天,鬼使神差地,首页推送了一件米白色的羊绒开衫。
图片拍得特别有感觉。衣服平铺在一条旧木凳上,光线柔和,能清晰地看到羊绒细腻柔软的纹理,颜色是那种很温润的奶油米白,纽扣是略带磨砂质感的天然贝母扣,看着就很有分量。商品描述写得也真诚,说是自己怀孕期间买的,只穿过两三次,现在身材恢复,穿着紧了,闲置出给有缘人。卖家信用等级挺高,评价里也都是好评,“实物与描述相符”、“卖家很爽快”之类的。我心动了。那种感觉,就像在茫茫人海里,突然看到了一个合眼缘的人。
价格不算便宜,接近原价的六折,但想到是几乎全新的纯羊绒,我还是点了“立即购买”。付款那一刻,心里甚至有点小雀跃,像捡了个宝。
等待快递的那两天,我时不时就看看物流信息,还在脑子里搭配好了几条裙子,就等着衣服到手,穿去参加下周一个朋友的咖啡馆小聚。
收到快递盒时,那种期待感达到了顶峰。盒子包装得挺仔细,里面还放了防尘袋。我小心翼翼地拆开,拎出那件开衫。第一手感是好的,羊绒的软糯亲肤名不虚传。我迫不及待地想穿上身照镜子。
就在我把衣服抖开,准备伸袖子的时候,目光无意间扫到了右侧腋下的位置。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。
那里,有一块比一元硬币略大的污渍。不是灰尘那种浮在表面的,是深深浸入纤维里的。颜色有点泛黄,边缘晕染开,仔细闻,还能闻到一丝若有若无、混合着汗味和存放过久的陈旧气味。那气味很淡,但在那一刻,感觉无比刺鼻。
我愣住了,拿着衣服僵在那里。怎么可能?我赶紧把衣服翻来覆去地检查,除了那块污渍,其他地方确实如卖家所说,崭新得像没穿过。可偏偏,就在这么一个尴尬又关键的位置,藏着这样一个秘密。
我立刻打开手机,找到那个订单,把污渍的图片拍得清清楚楚发过去,问卖家:“您好,衣服收到了,但是腋下这里有一大块污渍,您描述里没有提到啊?”
消息发出去,像石沉大海。等了十几分钟,毫无动静。我又发了一条:“在吗?这个污渍很明显,穿着会影响美观的。”
依旧没有回复。我翻看之前的聊天记录,她回复问题挺及时的。一种不好的预感慢慢浮上来。我点进她的主页,发现那件开衫的链接已经下架了。我的心凉了半截。
我不死心,又等了一个小时。期间,我不停地拿起那件开衫,对着光看那块污渍,手指摩挲着那里,感觉布料比其他地方稍微硬一点点。越想越不对劲,那个“怀孕期穿着”、“身材恢复”的故事,现在回想起来,是不是也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说辞?为了解释衣服为什么闲置,为什么“几乎全新”,从而让人放松警惕?
我终于放弃了等待,直接申请了退款。理由就是“商品存在未描述的严重瑕疵”。
这次,她回复得很快。几乎是申请发过去的下一秒,对话框就弹出了消息。
“亲,衣服发出前都是检查好的,没有问题哦。”
冷冰冰的一句话,带着一种程式化的否认。
我压着火气,把污渍的细节图又发了一遍:“您看,这么明显,拍照光线好的话,应该能看到的。”
“亲,二手物品概不退换的哦,有点使用痕迹很正常。”
“但这不只是使用痕迹,这是污渍,而且位置很尴尬。如果您提前说明了,我肯定不会买。”
“那你当时怎么不问清楚呢?”
她这一句反问,差点把我噎住。是啊,我当时怎么没问一句“有没有污渍、破损”呢?我被那些美好的图片和描述迷惑了,下意识地相信了对方的“真诚”。现在想来,那句“你当时怎么不问”,简直就是所有隐瞒瑕疵者最理直气壮的反击。
后续就是一场拉锯战。她坚决不同意退款,一口咬定衣服没问题,暗示是我吹毛求疵,甚至无理取闹。我申请了平台介入,上传了各种照片、聊天记录截图。那几天,一看到手机提示音,心就揪一下,点开看看是不是平台有了裁决结果。
整个过程让人身心俱疲。你要反复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,面对对方的胡搅蛮缠,还要等待一个未知的判决。感觉不是为了那几百块钱,而是在争一口气,一个道理。
最后,平台判定我胜诉,让我把衣服寄回去。我把衣服装回那个盒子里的那一刻,心情复杂。我最后看了一眼那件米白色的开衫,它依然那么温柔、雅致,除了那块刺眼的污渍。它本不该属于我,或者说,我不该以这样一种被欺骗的方式拥有它。它像一个被精心打扮后推出来的、带着隐疾的美人,而那个黄牛,就是那个冷漠的经纪人。
我把包裹交给快递员的时候,没有一丝轻松,反而有种说不出的憋闷。钱是退回来了,但这个过程消耗掉的情绪和信任,却补不回来。
后来,我再也没去过那个二手平台。偶尔想起这件开衫,我会想,它现在在哪里呢?是不是又被那个黄牛挂了出来,用同样的图片和说辞,等待着下一个像我一样,被那份“精心营造”的真诚打动的买家?那块腋下的污渍,会不会被更巧妙的拍摄角度隐藏起来?或者,它最终被某个真正不介意的人买走,得到了善待?
我不知道。
我只是通过这件事,真切地体会到了,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交易背后,诚信是多么脆弱又珍贵的东西。有时候,它甚至不如一件衣服腋下的一块污渍来得真实。那块污渍,就像一个烙印,不仅印在了羊绒纤维上,也印在了我那一次轻信的购物经历里。它提醒我,有些看似美好的邂逅,可能从一开始,就是个精心设置的骗局。而那份因为受骗而对一件物品产生的惋惜和隔阂,才是最让人难过的。那件米白色的开衫,它本身没有错,错的是把它送到我手里的、那双隐瞒了真相的手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超人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超人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94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86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68)
3因为小事吵架冷战,他先发来 “想你了”阅读 (68)
4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64)
5人力资源专员的感悟:招人、育人、留人的那些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