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水间的咖啡机发出轻微的滴水声,让我想起三年前刚入职的那个早晨。我端着咖啡站在窗前,对自己说:只要足够努力,一定能在这里闯出一片天。
三年来,我成了部门最早到、最晚走的人。办公桌最下面的抽屉里,放着七本写满的工作笔记;电脑里存着上百个加班到深夜做的方案。有次为了赶一个重要项目,我连续两周睡在公司的折叠床上。同事开玩笑说,公司应该给我发个“最佳守夜人”奖。
可这些,似乎都没能换来我想要的那个结果。
回家的地铁上,我靠着冰冷的车厢壁,第一次认真思考:为什么不是我?
李姐比我晚来一年,业绩平平,却是这次晋升的黑马。我想起上个月,董事长来视察时随口问起市场趋势,李姐恰好刚读完相关报告,对答如流。而我当时正埋头修改一份其实可以明天再交的报表。
还有小王,他的项目成功率其实不如我,但他总能在关键时刻让领导看见他的工作。每次部门会议,他都会精心准备发言;而我总觉得,把事情做好就够了,汇报不过是走形式。
那个雨夜,我躺在床上听着雨声,突然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——努力像种地,你当然要勤勤恳恳地播种、施肥、除草,但不能指望只要这样,庄稼就一定能丰收。天要不要下雨,要不要出太阳,这些都不完全由你掌控。
但真正让我释然的,是后来发生的几件事。
晋升结果公布一周后,公司接了个紧急项目,内容正好是我长期研究的领域。我主动请缨,带着团队熬了三个通宵,拿出了让客户赞不绝口的方案。庆功宴上,总监特意坐到我身边:“上次的事,别往心里去。你的能力,大家都看得见。”
那一刻我突然懂了——机会没来的时候,你要埋头准备;机会来了,你要伸手抓住。有时候,抓住一个机会,比漫长等待更有力量。
另一个转折点出现在季度总结会上。我负责展示部门半年的数据,没有照本宣科,而是讲了个小故事——从我们最初的手忙脚乱,到后来的游刃有余,用具体案例串起了枯燥的数字。会后,好几个其他部门的同事跑来跟我说,这是他们听过最精彩的汇报。
原来,除了埋头苦干,让人看见你的努力和价值,同样重要。
最让我触动的是和张师傅的对话。他是公司的老司机,那天送我外出办事,等红灯时突然说:“看你最近状态不错,走出来了?”我很惊讶。他笑笑:“我在公司开了二十年车,见过太多人。有的人像流星,一闪而过;有的人像老树,慢慢扎根。你还年轻,别急着论成败。”
是啊,我才走了职业道路的一小段,何必因为一个路口的红灯就否定整段旅程?
现在回想起来,我反而要感谢那次错过。它让我明白:
努力是必须的,它是你的底气,是你的基本功。没有努力,机会来了你也接不住。
但只有努力远远不够。你要学会在努力的同时抬头看路,要在对的时机展现对的才能,要让别人看见你的价值。
机会确实偏爱有准备的人,但你不能只是被动等待。有时候,你需要主动创造机会,或者至少,在它敲门时,你已经站在门后。
现在的我,依然会努力工作,但不再把自己封闭在格子间。我会主动和同事交流,会在合适的场合表达观点,会关注行业动态,会在每个项目中找到提升自己的空间。
上周,我带的新人小雨问我:“怎么样才能像你一样获得认可?”我看着她年轻的脸庞,仿佛看到三年前的自己。
“做好每一件小事,”我说,“但不要只埋头做事。保持你的热情,同时记得看看周围的路。该来的,都会来的。”
说完我自己都笑了。这大概就是成长吧——你终于懂得了努力和机会之间的那个平衡点,然后可以平静地,继续向前走。
窗外又下起了雨,但这次,我知道天总会晴的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超人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超人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112)
1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阅读 (103)
2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83)
3面包厂工人:给刚出炉的面包贴生产日期标签阅读 (82)
4因为小事吵架冷战,他先发来 “想你了”阅读 (77)
5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